跳至主要内容

依照明帝國的宗藩制度規定,歲祿方面為(在理想狀態下):

 

依照明帝國的宗藩制度規定,歲祿方面為(在理想狀態下): 親王一萬石、郡王及公主駙馬兩千石、鎮國將軍一千石、輔國將軍及郡主儀賓八百石、奉國將軍及縣主儀賓六百石、鎮國中尉及郡君儀賓四百石、輔國中尉及縣君儀賓三百石、奉國中尉及鄉君儀賓兩百石。 當然,規定是如此規定,但是宗藩歲祿自洪武朝開始就不曾給足過了。根據萬曆朝時期的名文人,官至南京刑部尚書的王世貞所寫的《弇山堂別集》第六卷、〈異典述〉第一章、【親王歲祿之異】節的記載: 『親王歲祿萬石。考宣德(宣宗朱瞻基年號)元年,周王(周憲王朱有燉)歲祿加至兩萬石,以太宗(也就是朱棣)母弟也。 漢、趙兩王(也就是朱高煦與朱高燧)又加至各三萬石,以太宗親子也。 若代王六千石(代隱王朱仕㙻)、唐王五千石(唐靖王朱瓊烴)、韓王三千石(韓恭王朱沖𤊨)、伊王(伊簡王朱顒炔)遼王(朱貴烚,後於1439年被廢,無諡號)兩千石、岷王(岷莊王朱楩)一千五百石、肅王(肅康王朱贍焰)一千石。則以邊餉不濟,或多賜莊田草場以益之,非有隆殺也。』 以上記載,就充分地顯示出除了周、漢、趙三藩之外,其餘各藩親王最多只領到六千石、最少甚至只領到一千石的歲祿。其餘不足的部份,則「多賜莊田草場以益之」。就連宗藩中最高級別的親王,歲祿都沒有給足了。以下其餘宗室成員,又何足道哉?

评论

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

色目人,意为各色名目之人,是元朝时主要对中亚、西亚、欧洲民族的统称,也是元朝的四类人民之一,在元朝政府的归类上一切非蒙古人、汉人、南人的族群都算是色目人[1];其地位在蒙古人之下,汉人、南人之上,并被当时的蒙古人视为“阔端赤”(意为家人、同伴或随从)[2]。徙居中原的色目人大约有三、四十万

  色目人 ,意为 各色名目之人 ,是 元朝 时主要对 中亚 、 西亚 、 欧洲 民族的统称,也是元朝的 四类人民 之一,在元朝政府的归类上一切非 蒙古人 、 汉人 、 南人 的族群都算是色目人 [1] ;其地位在蒙古人之下,汉人、南人之上,并被当时的蒙古人视为“阔端赤”(意为家人、同伴或随从) [2] 。徙居中原的色目人大约有三、四十万。而在江浙闽地区的色目人,在元朝灭亡后和滞留的蒙古人一起沦为 堕民 ,或自发改汉姓,隐入 汉民族 当中。 在《 元史 》提及的名称包括 色目人 [3] 或 诸色人 [4] [5] ,而色目人一词亦在元朝《 元典章 刑部》多次被提及。 种族 [ 编辑 ] 元 大德 八年(1304年)定义除了 蒙古人 、 汉人 、 南人 外,均为色目人。 [1] 色目人的族群包括 回回 人、 粟特 人、 党项 人、 吐蕃 人、 亚述人 、 阿拉伯人 、 畏兀儿 人、 波斯人 、 犹太人 、 突厥人 、 斯拉夫人 等,当中以粟特人、波斯人、阿拉伯人等中亚和西亚民族为主。 元末明初 陶宗仪 的《 南村辍耕录 》中认为色目人有31种: 葛逻禄 、 钦察 、唐兀( 党项 )、阿速( 奥塞梯人 )、秃八( 图瓦 )、 康里 、苦里鲁、 阿儿浑 、合鲁歹、火里剌、撒里哥、土伯特( 吐蕃 )、雍古歹( 汪古 )、密赤思、夯力、苦鲁丁、贵赤、匣拉鲁、秃鲁花、掘儿察歹、刺乞歹、赤乞歹、畏鲁儿( 畏兀儿 )、 回回 、 南蛮 、火里剌、甘土鲁、乞失迷儿( 克什米尔人 )、哈剌吉答歹、秃鲁八歹、撒儿哥( 切尔克斯人 )。 清代 钱大昕 说有三十三种色目人。 箭内亘 认为色目人其实只有二十种上下。苦里鲁与火里剌,匣拉鲁是葛逻禄的重复,秃鲁花是一种蒙古军人,夯力是康里的重复。 日本 学者 船田善之 宣称,“色目人”是汉语词汇,在同时期的 蒙古语 史料中他没有找到相当于色目人的词汇。 [6] 中国学者 胡小鹏 认为,“色目人”一词虽然是汉语,但在用于族群划分时是相应的蒙古语词汇“合里”(qari)或“合里·亦儿坚”(qariirgen)的译语,因此“色目人”一词所涵盖的对象在蒙古语世界与汉语世界并不完全一致,其边界是动态而有一定的模糊性;蒙元政权的多民族政策从根本上而言是蒙古至上主义,即蒙古(国人)与非蒙古(合里)的二等人制,四等人制是细化的说法,汉文化意识在其中起了一定...